(近观中国)以“友”为媒,习近平传递更立体中国声音
呼和浩特夹胶玻璃厂家 转载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作为外方代表,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三子尼尔·布什等人与习近平进行了现场交流。习近平向他们介绍了中国治国安邦之路和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在近期习近平的外事活动中,集体会见外方人士这种形式频繁出现。10月18日,他集体会见出席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的各国防务部门和军队领导人及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主要官员;10月25日,他会见出席2019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外方嘉宾代表;11月22日,他会见出席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的外方代表;11月25日,他会见由党的最高委员会主席格雷兹洛夫率领的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团。
首先,中国正处于对内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对外扩大开放合作的关键期,以国际友人为媒介,可以更积极主动地与世界互动。
“与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举行双多边正式会晤不同,集体会见的氛围更放松、讨论更接地气、讲的故事更生动,不仅可以阐释中国道路和理念,也有助于建立并深化友谊,是有益的公共外交实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凤英说。
其次,在一些全球性议题趋于碎片化的背景下,与前政要、企业家和学者等群体进行沟通的重要性凸显。
“很多外宾在各自领域有世界影响力,是国际舆论场中的‘关键少数’。在倾听他们看法的同时,中方可就关键问题表明立场、提出倡议,从而影响一些国际舆论。”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说。
再次,从外部环境看,鉴于个别国家一些人士对华存有偏见,中国更需增进外界对华准确认知。
“中国与更多外方人士进行坦诚交流,不仅可以展现自身善意与诚意,减少不必要的夸大、误解甚至歪曲,也拓宽了增信释疑的交流渠道,让中国声音变得更立体、全面。”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说。
外界关注到,通过较频繁的集体会见活动,习近平释出一系列重要信息。在分别会见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外方代表和“2019从都国际论坛”外方嘉宾时,他均着重阐释中国发展道路与理念,指出“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这个梦绝不是‘霸权梦’。我们没有准备去取代谁,只不过是让中国恢复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中国要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国强未必称霸。这首先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人没有扩张侵略的基因,秉持的是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念,不赞同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思维”。
王帆认为,习近平上述表态有其现实针对性。西方某些人士笃信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只有帮助其深入了解中国,方能转变国强必霸的思维方式。习近平从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角度解释中方道路和发展意图,进一步明晰了中国立场,有助澄清国际上一些认知谬误。
针对外界集中关注的涉华议题,习近平及时阐述中国立场,展现开放态度。比如,他向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瑞士信贷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谭天忠等人指出,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而不应成为埋在山洞里的宝藏。中美等国都是创新大国,中国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创新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陈凤英认为,中国亮明对创新合作的开放态度,指出愿让创新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不仅是对当前一些人士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有力回应,也是在以更博大的胸怀、更清醒的认知防范潜在风险,推动各国坚持“合作”这个最大公约数。
她认为,通过一系列集体会见,习近平展现了中方愿与国际社会加强全面、深入、立体的相互了解,进而开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的意愿。“国际社会乐见这样的沟通方式,它有助于让中国声音得到更有效传播。”(完)